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读(双色)(含微课)

收藏
简介 目录 样张 更多
  • ISBN:978-7-5684-2328-1
  • 作者:邓念国、曹鑫海、董建学
  • 出版社:江苏大学
  • 适用层次:通用
  • 出版/修订日期:2025-01-01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把握中国国情,树牢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十章,分别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本书内容系统,体例丰富,可读性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三、鸦片战争

四、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第二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三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第四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三、大革命的洪流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国民党实行的内外政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红军长征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七、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二、全面内战爆发

第二节  解放战争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一、解放战争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中国主要的民主党派

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策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计划大规模 经济建设的开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成果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大跃进”及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二、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三、“文化大革命”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二、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四、国防战略的转变

五、“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七、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的确立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与两岸交流扩大

六、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第四节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三、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出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进行治国理政的新部署

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六、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七、全面加强国家安全

第二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四、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五、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六、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

七、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第三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五、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六、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微课 教材练习 资料下载 ....
立即下载
价格:¥45.00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